当前位置:   首页 >   法治
安溪县蓬莱镇:品茶须臾解了百姓忧
更新时间:2023-06-07 14:50:41 来源:中国网海丝泉州频道

中国网福建讯  安溪是“中国茶都”,喝茶是群众日常交流接触最普遍、最直接的方式。蓬莱镇深挖茶文化,探索将“安溪茶文化”与“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”深度融合,创新“泡工夫茶  解百姓忧”调解新模式,高效推进调解工作,获得群众广泛赞誉。

矛盾化解在茶室:调解成功率98.2%

蓬莱镇各村居都有“民情茶话室”或“茶话说事点”,这是司法部门听民意、释民怨、聚民心、解民忧的良好场所。群众有事找司法所调解,大家就近在这些茶室汇合,这样一来,少了机关的严肃气氛,多了“铁观音茶文化”熏陶下的轻松惬意。有些看似尖锐对立的矛盾纠纷,往往在茶室品茶须臾,经人民调解,在基层就被化解于萌芽状态。

蓬莱镇地域广阔,群众居住分散,“茶室”设在哪儿好呢?蓬莱镇按照“群众聚在哪、茶室设在哪”的原则,重点依托祖厝、宗祠设茶室。茶室按照“一统、两有、三公开”标准进行统一规范。“一统”即统一标牌标识,“两有”即有一支队伍(由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组成)和一套制度(人民调解流程、当事人权利义务),“三公开”即人员信息公开、办理流程公开、办理情况公开。

蓬莱镇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支持,建成一批“民情茶话室”和“茶话说事点”,聘请人民调解员35人,法律顾问3人。2021年以来,蓬莱镇调解矛盾纠纷834件,化解成功819件,成功率98.2%。

image.png

民情茶话室化解纠纷工作现场

据了解,近年来,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多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蓬莱镇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。蓬莱司法所对辖区内频发多发的邻里纠纷、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件,进行深入调查研究、认真分析研判发现,多数矛盾纠纷的争议标的不大,很大程度是为了“一口气”,这些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的意愿较强。于是,以“泡好工夫茶”契机、以宣传弘扬国家级非遗“清水祖师”文化为抓手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应运而生。

在矛盾纠纷的调解过程中,有些当事人在公开场合,顾左右而言他,不能或者不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诉求。针对这种情况,蓬莱镇调解员采取“背靠背”的方式,分别将当事人单独叫到茶室泡茶,通过泡茶、聊天,使当事人,慢慢放下戒备心理,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。这样一来,调解工作容易出现转机,矛盾纠纷逐渐化解在茶桌上、化解在茶杯里。

普法宣讲进茶室:解决问题有门,化解纠纷有路

法律是调解的重要依据,也是调解的底线,更是调解方案能否使人信服的重要标准。“民情茶话室”“茶话说事点”是蓬莱镇重要的的普法阵地。有关部门组织村居法律顾问,开展送法下乡、法律宣传进茶室等活动,普法工作人员边泡茶边宣讲,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。

image.png

茶话说事点调解工作现场

在茶室泡“工夫茶”的过程中,工作人员让法律知识、法治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,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法律知识、积极树立法治观念、理性表达合法诉求、依法维护合法权益,防止矛盾激化升级。同时,各村茶室也是司法所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、收集民意的好场所。茶室以“茶”为媒,让群众更想讲、更敢讲、讲得深、讲得透,达到了解民意、化解民忧的目的,让百姓解决问题有门,化解纠纷有路。

在“民情茶话室”“茶话说事点”里,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、同喝一壶茶,镇村党员干部主动走进群众,纠正以往某些政策宣传不到位、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不畅通、矛盾化解效率不高等现象,有效解决群众“急、难、愁、盼”等问题。

蓬莱镇正是利用安溪茶文化,练好“泡茶”工夫,泡开矛盾纠纷当事人“心结”,以品茶倾听群众诉求,找准矛盾点,平息情绪,谈事说理,形成“一杯茶暖人心,一杯茶解纠纷”新格局,有效维护基层社会安定有序,为基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。

2021年以来,蓬莱镇累计开展政策宣讲、法律宣传、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政策讲解等活动200余场次。(陈谋安 吴隆重)